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界论坛
作者:邵阳市 发布时间:2019-08-24 00:00:00
住是房子的使用价值,炒是房子的价值。住房既具有商品属性和经济功能,更具有民生属性和社会功能。如果过分强调前者,房地产正常的供需关系就会被扭曲,进而偏离解决人民居住需求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方向。炒房有害,当下不少人把房子当作投机产品进行炒作,或者作为一种准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获取“投机利差”式超额利润,让房子背离了居住的功能与定位,也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带来很大影响。
一是炒房影响到公积金对百姓居住需求的支持。
炒房造成公积金流动性紧张,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率2016年达88.84%的历史最高点,超过100%的省(区、市)有8个,也就是全国四分之一地区流动性拉响警报,东部发达地区公积金分支机构个贷比甚至达130%以上。2017年通过公转商贴息贷款等渠道拓展资金906.80亿元注入流动性,才得以部分缓解。投机投资性公积金贷款严重挤压了基本住房需求的满足,个贷比高位运行地区,后知后觉承接高房价的购房者只好排队轮候放贷,其贷款额度和首付都受到限制,而希望加速资金回笼的开发商普遍排斥下款缓慢的公积金贷款,购房者一旦选择全款商贷就要面对更高的利息支出和还贷压力。高房价和公积金流动性不足对公积金制度形成双重挤压,削弱了公积金的政策金融地位。2016年,住房公积金住房消费类提取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占全年商品住宅销售额近25%,2018年下降为17.47%。
二是炒房不利于公积金的扩面工作。
公积金贷款平均每放贷一笔,至少得十位职工个人的缴存余额来支撑。扩面缴存是公积金流动性的基础,提取和贷款资金皆来源于此。如果炒房盛行,一个城市无限制地供地建房,不仅面临着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短缺和交通、管网、废弃物治理等基础设施失衡滞后,还将带来全社会财富“脱实向虚”。因为炒房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人们不愿意投资实业,觉得“干什么都不如炒房”,导致全社会资源要素向房地产聚集和流动,严重影响创新创业、实业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本来就是扩面的痛点,企业不景气造成扩面难上加难,进而破坏了公积金扩面、缴存、提取、贷款的良性循环生态。2016年、2107年、2018年全国公积金实缴职工13064.50万人、13737.22万人、14436.4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5.42%、5.15%、5.09%,增幅已经呈逐年下降。
三是炒房加大了公积金的风险。
房地产产业链很长,与金融联系紧密,炒房集聚楼市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很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公积金也无法置身事外。2018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逾期率已从2017年的0.02%提高到0.03%,达到了住建部规定的上限控制标准。按设区城市管理中心机构数字,平均每家500万的逾期。需要关注的是,2016、2017、2018三年,全国逾期额分别为7.86亿元、10.58亿元、17.07亿元,年增幅分别为34.6%、61.34%。而无担保的县域分支机构逾期6期以上,交由司法诉讼案件,由于当初审批把关不严,往往出现无法收回的坏账,成为隐形逾期。当前经济下行、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而刚需贷款者多数为非公企业职工,由于其缴存额多数处于下限区位,购房又高杠杆,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一旦受到影响,在其收入来源无法覆盖贷款利息时,则会发生更多逾期贷款,如果房价缩水,逾期就会转为坏账。
在产城脱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的城市,特别是房价虚高的四、五线城市房价泡沫隐患更大。同时公积金使用率过高,备付金率不足,会导致临时使用风险准备金或增值收益存款,乃至占用开发商的贷款保证金,这种违规占用有很大的潜在风险,甚至会造成支付危机,影响政府信誉和社会稳定。而事实上个贷比超高的地区普遍存在占用准备金和保证金现象。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住房公积金论坛 8月23日 张邦新 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探讨,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