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界论坛
作者:邵阳市 发布时间:2019-05-22 00:00:00
随着3月底地方机构改革的基本到位,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也将徐徐拉上帷幕。本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涉及住房公积金方面,大部分地市维持现状,在等待顶层改革“方案”。有些地市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去“管理”化,脱离政府直属序列,归属于住建等系统。有些地市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去“参公”化,回归公益性事业单位,成为社保系统分支机构……
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目前改革的不确定性,再度引起行业内持续广泛关注。干部职工普遍存在既盼望改革又害怕改革,既想参与改革后的竞争又担心在竞争中被淘汰等复杂矛盾心态。焦虑不安的情绪似乎“一触即燃”。
焦虑不安的情绪“一触即燃”
焦虑一,担心身份。近些年,在一职难求、就业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好多同志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经过千军万马一路“绝杀”,或从部队转业、退伍安置等,好不容易才取得了公务员或事业编身份。担心改革后,单位性质转变,自己的身份丢失,从“公务员”“单位干部”“单位职工”到国企“打工仔”,个人身份职业的变化带来内心的失落感。
焦虑二,忧愁待遇。忧愁改革,特别是走金融化、取消住房公积金强制缴存后,归集的灵活自由带来增值收益的不确定不稳定,害怕工资福利待遇没有持续可靠的来源保障。加上6月1日新《公务员法》实施后,参公机构的干部对职务职级并行带来个人待遇的提高有了新通道新期待,内心很复杂很矛盾。自收自支机构的干部职工,对改革后各种待遇是否会降低、有无稳定保障的担忧更强烈。
焦虑三,恐惧新岗。恐惧改革,特别是成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后,担心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跟不上岗位职责要求,怕精简下来转岗不适应,担心分流政策不公自己吃亏、遭冷遇,被“潜规则”。年龄偏大,一无技术、二无专长的干部职工,感觉提拔无望,害怕被淘汰、被分流,对改革后新岗的适应担心和顾虑更重。
保持好心态迎接新挑战
那么,改革年代,住房公积金人究竟应该持以什么样的心态?
一、保持乐观心态。稳中求进,这是包括改革在内一切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全面改革,这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使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和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不争社会共识。从这些年来改革实践效果看,改革不是简单片面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固本清源“强身健体”;改革不是“换汤不换药”的“修修补补”,而是要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涅槃重生”;改革不是“掐枝剪叶”的“文饰作秀”,而是要想方设法让“枯树”迎来又一春。
当前,住房公积金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经过这些年来的“生死”纷争,住房公积金现在不是要不要取消、需要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么改?往哪里改?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本质属性的问题?“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雄安新区的试点,让我们看到了住房公积金未来的改革方向。“金融化不一定是最佳选项,但却是住房公积金行业的最好出路”。
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心态,对雄安试点充满希望、满怀期待。对于改革后人员的身份问题,从本轮机构改革中各地情况看,都没有“一刀切”随新单位性质改变而改变,而是采取继续保留既有身份和待遇,实行自然消亡方式渐进过渡。至于将来人员的去向,笔者认为也一定会充分尊重个人意愿,更加体现“人性化”。来,热烈欢迎,大家一起奋斗、建功新业;不来,尊重个人意愿,地方政府会妥善分流安置。
因此,当前在中央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发展的方向已经基本明朗的背景下,公积金行业干部职工应该积极拥护中央决策,加强对改革的认同和支持,与改革同心同向、同力同行,期待改革实现向上突破、向前发展。
二、保持平静心态。又好又快,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要义。新的时代,改革不是要把“大蛋糕”切小,而是要尽可能地把“小蛋糕”变大;改革不是给少数人“锦上添花”,而是为绝大多数人“雪中送炭”;改革不是让所有人像“王小二过年”一样一年不如一年,而是要让大家“芝麻开花”节节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住房公积金改革只会越改越好。
由于我们行业的千差万别,众口难调,改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遂心如意。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平静心态,客观理性、脚踩实地对待改革。既不要有拿年薪“一夜暴富”的过高奢望,也不要有“哀莫大于心死”的悲观失落。至于行业干部职工普遍所关注焦虑的,诸如这些年公积金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走金融化取消强制缴存后的“无米下锅”以及改革后的人员福利待遇等难点、痛点、热点、焦点问题,正是目前雄安金融化试点所要极力破解和回答的现实课题。
相信这一切都会在雄安新区这片充满希望的“试验田”上寻到答案、取得正果,将大家心中的重重“?”号逐个拉直。让我们保有耐心,期待雄安试点能让行业发展“突出重围”成功走出现实困境,能让绝大多数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在现有基础上有较为可观的改善提高,能较好地消除和打消大家的各种后顾之忧。
三、保持积进心态。积进有为,这是锻造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主旋律。今天的中国,改革不是当年国企改制时的大面积“下岗”,而是要优化转制或分流转岗;改革不是要“砸饭碗”,而是要让“饭碗”端得更牢,让“碗里”的内容更丰富、质量更高;改革不是要制造和激化社会矛盾,而是要积极想方破解和有效化解长期以来聚合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人民福祉不断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面对改革,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积进心态,苦练内功、积进有为迎接改革。面对新岗,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适应新环境,用心展示新形象、努力实现新作为,不断研究新情况、上手解决新问题,全力推动新发展、竭力创造新业绩。面对进退留转,我们都面临人生的一次艰难抉择,都需要思想上“从零开始”,实践中“从零做起”。有位置要有好状态,换位置要有好姿态,没位置更要有好心态。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要力求把职务职位看得轻一些,把个人名利得失看得淡一些,把进退留转看得开一些;要做到“进”时朝气蓬勃,“退”时心平气顺,“留”时加倍努力,“转”时奋发进取。
靠素质立身,凭能力进步,永远是个人成长进步的“王道”。当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对自身进行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估。人员调配使用,要坚持原则、把住底线,防止鱼目混杂、没有标准;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防止卿卿我我、乌烟瘴气;要坚持任人唯贤、以岗选人,防止任人唯亲、能岗相悖;要从一开始就树好选人用人标尺、改进知事识人方式,牢固确立“凭本事吃饭、凭能绩立足”的鲜明导向;真正以大胸怀、大气魄、大手笔、大格局把好源头、守好关口,积极营造人尽其才、能岗相适,各类人才竞相迸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生动局面。
改革,痛苦“一阵子”;不改革,痛苦“一辈子”。改革,难免会“伤筋动骨”引起“阵痛”。但“伤筋动骨”之后,肌体会更加筋强骨壮,充满魅力;“阵痛”之后,分娩的新生命将会更加龙精虎猛,充满朝气。改革当头,公积金人应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清醒和睿智,有“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格局和情怀,有“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意志和勇气,积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勤勉工作、奋力而为,以实际行动为雄安试点摇旗呐喊、加油鼓劲,为公积金改革凝聚共识、争做贡献。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住房公积金论坛 5月21日 凌鑫 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探讨,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