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习心得
作者:邵阳市 发布时间:2020-12-31 00:00:00
工作中遇到一些单位的党务工作者,免不了要交流几句。除了时而能获得一些好经验,感受他们的苦乐之外,还听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人的支部”。
建立一个支部,至少3名党员,怎么会成为“一个人的支部”呢?这难免不让人觉得奇怪。
一是 “会议由一个人开”。一方面,是谁代表支部去参加上级党组织的会议,这不用说都是支部书记。另一方面,支部会议也是一个人开。支部会议记录里明明有三人或三人以上参加,可为什么又说只有“一个人开会”呢?又是谁在“一个人开会”呢?很明显,这个开支部会议的人就是做记录的人,会议记录上每个人的发言,其实都是他一个人的话。所以,是“一个人开会”。
二是“事由一个人做”。支部里,除了支部书记,还有专负责组织工作的,有专负责宣传工作的,三个角色各有各的事。可在这个支部里,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人做了。书记不谋划、不作为,年初计划、季度分析、半年与年度总结等都交由做党务工作的党员完成。正常的组织生活,什么“三会一课”,什么“主题党日活动”,也因为人少,懒得去专门做那事,干脆也由党务工作者做个记录,做个课件什么的。上面规定了什么,他就做个什么记录出来。所以,记录本上的会议、活动,基本上也是一个人做的。
“一个人开会,一个人做事,剩下的那些个,只知道玩。这些人呐,喝酒排第一,娱乐最在行。有些人还好,可还有些人呢,尽找事来挑,有名了争名,有利了争利,成天说人长短,搞得做事的人心寒”。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到的是万分无奈。
所有的支部活动全由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可谓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这哪里像个支部,明明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典型的“松懒散乱”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年要求“从严治党”,反对“四风”,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可是,文件、精神到了这里,都成了一纸空文。“管党治党”沦为形式,上级党委精神不能根植到党员的思想中,不能实践在服务的行动里,不去落实,依旧我行我素。这败坏了党的规矩不说,也伤害了扎实做事的老实人,更毁掉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可谓危害相当之大,必须彻底根治。
这种现象能够在基层大行其久,而且能年年通过考核,竟还能作为“经验”交流,反思一下,不能不说我们现在的党建工作考核模式还存在漏洞,需要好好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党建检查主要以“听汇报”,“看材料”的形式,看做了哪些事,规定动作有没有到位,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实绩与效果。这极易留下做“虚”的空间,编造“笔记本支部”,让形式主义得逞,需要我们创新党建工作的考核方式。
一是定期的“思想报告制”。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个季度都要向组织汇报思想,这己经成为制度。在成为正式党员后,我们能否继续这一制度,要求正式党员在一定时期(如半年一次)向所在支部汇报思想,而支部书记又向上一级组织报告呢?这样,所有的党员都要去结合时事谈认识了,不仅要想,而且要手写,可以从侧面提高能力。
二是用工作学习的“实绩”、“实效”进行考核。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骝骝。把党员干部和一般员工放到一起,比业绩,看谁做得多,看谁做得好;比学习,看谁体会深,看谁考得好;比评价,调查业务对象,看谁的好评多。如果党员做得好,则无愧于其先进性,如果党员做得比普通员工还差,那么,这个党员得好好反省,接受教育了。
我们是需要建设“一个人的支部”,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支部及其党员一个声音,步伐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整体就像是“一个人”。这样的支部,思想上服从于各级党委精神,万众一心;行动上服务于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步调一致。
“从严治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永恒的课题。如何整顿“一个人的支部”,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我们“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思考者于2020年12月30日